植绿造绿护绿 夯实生态之基
乃东区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山更青、水更绿、树更密、野生动物越来越多……身处雅砻大地,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从乡村到城市,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乃东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抓国土绿化、林草资源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草原防火和林长制、生态环境修复等工作,让生态之基愈发夯实。
植绿正当时
每到夏日,雅砻河畔植被茂盛、绿意盎然,形成壮观的沿江绿色长廊景观,但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这里曾是戈壁、沙滩。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一代代植绿人的辛勤耕种。乃东区金鲁社区居民达瓦欧珠和他的父亲达瓦坚参正是乃东“绿色崛起”的见证者。“如今,每到夏天,沿江两岸都是绿油油的。但其实在我小时候,雅鲁藏布江沿岸可不是这样。如今的这一片树林,40年前还是裸露的沙丘,大风一吹,沙子四处流动,有时甚至会堵塞沿江的路。”达瓦欧珠回忆道。
上世纪80年代,be365官网_bat365在哪进_365bet体育在线大陆各地陆续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和防风固沙工作,许多沿岸居民成为护林员,达瓦坚参就是其中一员。他的儿子还曾劝他:“这么大的河,这么多沙子,就靠咱们得干到什么时候?”达瓦坚参却很执着:“咱们的任务就是保护好这些树,让大家以后再也不用过‘吃沙子’的日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儿子达瓦欧珠也选择成为一名护林员,和父亲一起参与到雅鲁藏布江沿岸植树的事业中来。
经过植绿人40多年努力,乃东生态长廊徐徐造就,森林覆盖率达35%。2022年,乃东区完成义务植树面积共0.12万亩,未到管护期项目补植补造2万余亩;天然林保护修复飞播造林3.78万亩、生态林修复0.4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荒漠化治理工程固沙0.23万亩,草原改良2万亩、人工种草5万亩……
绿色延绵的雅砻河沿岸,正在乃东各族干部群众植绿进程中筑起一道生态屏障。这里也成了马鹿、岩羊、黑颈鹤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青山有人守
三分造,七分管,造绿可贵,护绿更可贵。
从“砍树人”到“看树人”,近年来,乃东区索珠乡支岗村村民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村民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
支岗村党支部书记次仁群培说,近年来,支岗村一体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通过先后设立57个生态环保岗位,并专门设立专职护林员岗位,明确责任分工,让很多村民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这些变化只是乃东区生态环境蜕变、群众思想转变的一个缩影,得益于乃东区实施的一系列护林举措。
据了解,在植绿护绿方面,乃东区推深做实林长制,联合区委、区政府制定印发《乃东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乃东区林长令制度》等7项制度和3项考核办法。截至目前,共设立自治区级副总林长1名,市级林长3名,县级林长34名,乡镇(街道)级林长132名,村级林长366名;设专职护林员358名,生态岗位护林员660名,草监员180名;划定责任区180个,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村、村民小组和山头地块全覆盖。
2022年,各级林长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深入责任片区,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开展巡林工作,各级林长巡林1590次。
护绿有保障
地处高原,绿水青山得之不易、保持更难。乃东区始终坚持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这一理念并一以贯之。
据乃东区林草局局长米玛扎西介绍:“为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2022年,乃东区加大资源保护力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工作。2019年至2021年乃东区森林督查反馈案件共128起,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27起;制定《乃东区护林员举报制度》,坚决维护林草资源的稳定;开展护林员绩效考核工作,选举优秀乡镇(街道)林业负责人及护林员进行表彰,强化护林员队伍的管理,切实发挥护林员考核奖励约束作用,为森林资源保护夯实基础;为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签订森林植物检疫承诺书14份,有效控制了春尺蠖成灾,有效防治了高原蝗虫成灾。”
不仅如此,乃东区还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切实维护乃东绿水青山。林草局工作人员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森林防火条例》等政策法规宣传,向各乡镇、街道配备风力灭火器、防火服等防灭火物资,并开展防灭火演练,提升群众应急处置能力。
人若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植绿护绿的基础上,乃东区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十大美丽”行动,乡村颜值再提升。2022年,乃东区成功创建10个自治区级生态文明示范村。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乃东区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担当作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乃东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